极具价值的教育培训与互动学习平台

“非典型00后”祁逸菲:清华,女生,海军陆战队员

2020-11-10 11:22:23 投稿人 : haixia002 围观 : 30049 次 0 评论

  我和军营有个约会

  ——走进“00后”海军陆战队女兵祁逸菲的精神世界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牛涛 通讯员 张震

  根据新闻的“要素叠加”原理,当数个标签叠加到一个人身上,就会像聚光灯一样照亮这个人的脸。

  清华,女生,陆战队员,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要素叠加在祁逸菲身上时,她感受到的却不是光环,而是束缚。

  从2019年9月24日入伍到现在,祁逸菲在部队待了一年多。

  单眼皮,尖尖的牙齿,祁逸菲是一个“非典型”的“00后”女孩。你想要的答案,她没有;而她的回答,你却总想不到。

  一板一眼面对面采访,她会很紧张。像朋友一样聊天,她却会竹筒倒豆子般停不下来。

  大部分战友都有的“手机依赖症”,她没有。她的背包里,是一本还没看完的《亮剑》。

  她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纯粹,让人不忍心去打扰。

  海军陆战队某旅女兵祁逸菲与战友参加训练。韩亮摄

  不是清华的学生来当兵,而是想当兵的人考上了清华

  祁逸菲和海军陆战队的缘分,从小就注定。

  作为一个女孩子,祁逸菲从小就不合群。“别和祁逸菲玩,她喜欢玩泥巴。”同学们的家长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这样的环境下,祁逸菲性格有点闷。

  祁逸菲小学期间不怎么写作业,却能考入重点中学。或许是智商超群的缘故,她一路“开挂”,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别的女孩子都是喜欢洋娃娃、漂亮裙子,但是逸菲不一样,她最喜欢的是收集各种武器装备的照片,像枪啊,舰艇啊之类的……”家人说,祁逸菲房间柜子里摆满舰艇、飞机模型。至于为什么喜欢这些,她自己也说不上来,“就是爱”。

  “小时候,我上的幼儿园,紧挨一个部队大院,对穿军装的人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年幼的祁逸菲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和男孩子们一起趴在幼儿园的栏杆上,看穿迷彩服的“大哥哥们”走队列。

  迷彩元素,充满了祁逸菲的孩童时光。

  至于何时喜欢上陆战队,祁逸菲已经记不清楚。她只记得,最开始了解陆战队是通过一首歌——

  “军中之军,钢中之钢,我们是祖国的热血儿郎。尖刀拔出鞘,炮弹压上膛,只等着冲锋号角吹响。”

  这首《海军陆战队之歌》在众多军歌中并不显眼,却是祁逸菲爱上海军陆战队的前奏。

  不是清华的学生来当兵,而是想当兵的人考上了清华。对祁逸菲来说,当陆战队员是第一目标,考清华是她梦想路上的意外收获。

  慢慢适应大学生活的祁逸菲没想到,实现梦想的机会竟会来得那么快。

  大一的国防教育课上,祁逸菲得知,可以保留学籍参军入伍。她第一时间奔到入伍宣传登记处,领了一张入伍申请表。

  报名申请通过后,祁逸菲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圆自己的海军梦。她只知道,分配的事归武装部管,具体的流程却一概不知。

  一个周末,骑车健身的祁逸菲突然灵光乍现:“何不自己去武装部问一问?”在手机软件上搜索“海淀区武装部”,顺着导航,她竟然真的找到了那个安静的小院。

  看门的大爷问找谁,祁逸菲支支吾吾,说想咨询当兵的事。大爷手一扬,指了指办公楼。进了楼,祁逸菲一脸懵懂在走廊“游走”。

  这时候,一位中校走出来。祁逸菲赶紧自报是清华学生。

  “你就是祁逸菲吧?”中校问。原来,那年清华大学报名参军的女生只有她一个。

  祁逸菲说出自己的“海军梦”后,中校在本上记下了几行字。

  后来,祁逸菲再也没有见过这位中校。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几行字起了作用,反正,祁逸菲穿上迷彩,走进了海军某新训大队。

  祁逸菲利用绘画特长出黑板报。易明摄

  站在军营一线往上看,一切都是风景

  在家人的印象中,祁逸菲就是一个假小子。她总是缠着爸妈买各种军事书籍,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军事博物馆。

  当祁逸菲递交入伍申请表时,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父母不支持她参军。

  当父母的,谁不希望儿女平平安安?选择了军营,就意味着难免要和危险打交道。母亲彭玲吾说:“她考上清华美院设计专业,以后做个设计师多好。没想到,她非要去当兵。”参军,意味着她至少要比同届学生晚毕业2年。

  “从我出生到现在,前面这十几年,我过得都挺‘安全’的。当兵,就是想‘报答’一下。”祁逸菲说得轻描淡写,好像欠了一个注定要还的“人情”。

  从小听话的祁逸菲,这一次铁了心。她瞒着父母填报了入伍志愿书。

  新兵营没有大型武器装备,却是祁逸菲探索的“秘境”。充满好奇心的她,站在军营一线往上看,一切都是风景。

  在新训骨干眼中,祁逸菲是“三无”新兵:没有困难矛盾、不会哭、不想家。她对训练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反而非常渴望晒得黑一点。

  战友们看来,“祁逸菲什么都行”,游泳、战术、射击……训练档案上,她的名字后面总是写着“优秀”。

  因为有绘画特长,祁逸菲多次获得“出公差”的机会:设计制作军营黑板报。见到新训大队领导时,她总会不经意给领导“吹风”,透露自己想到陆战队的愿望。

  新兵下连分配,面对舰艇部队的“诱惑”,身为资深军迷的祁逸菲有些犹豫。但最后,她还是坚定地填写志愿:海军陆战队。即使,那时的她还不知道陆战队军营在哪里、长啥样。

  时任陆战队某旅人力资源科科长王浩,到新训大队来接收新兵。经过多方协调,他把祁逸菲“抢”了过来。

  在憧憬军旅生活的同时,祁逸菲最担心的还是母亲对自己“一意孤行”的看法。

  3个月的新训转瞬即逝。离开之前,营里为新兵举办结业仪式。看着战友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祁逸菲的思绪却飘到了远方。此刻,她多想和父母分享军营里的新收获!父母是否还在为她的自作主张而生气?

  祁逸菲沉浸在遐思之中时,并没有注意到,现场出现了一群特殊的来宾。

  为了给新兵们一个惊喜,新训大队特意将家长代表请到军营,为优秀新兵颁发奖杯。

  看到大屏幕上闪过祁逸菲和战友们摸爬滚打、淬火成钢的一幕幕场景,母亲彭玲吾百感交集。她心疼自己的女儿,也为女儿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

  当祁逸菲走上“蓝刃女兵”领奖台,看到母亲那一瞬,泪水夺眶而出。

  几天后,祁逸菲收到母亲的一封来信——

  “当我看到你们训练视频的时候,几次泪流满面,有心疼,有感动,也有惭愧和理解。你们是‘00后’新生一代,妈妈曾经不能理解你,但是妈妈现在坚定地支持你。孩子,还是那句话:今天的努力要对得起未来的回忆,有梦就去追,尽最大的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妈妈爱你!”

  倔强的祁逸菲,终于解开了心结。

  祁逸菲的漫画作品。

  她爱这支部队的历史和现在,也爱这个部队的角角落落

  刚来到海军陆战队某部作战支援营综合通信连时,祁逸菲是有点失落的。

  这里,没有她曾经日思夜想的装甲车、飞机和大炮,只有复杂的电话号码表和安静的通信电台。

  要知道,祁逸菲憧憬着到陆战队当“霸王花”,参加维和、护航,开着装甲车,在震耳欲聋的声响中奔向战场。

  但是,祁逸菲爱的又不仅仅是那些装备。早在入伍前,祁逸菲就知道,首个海军陆战旅成立于1980年。她甚至知道,陆战队员参与设计了第一代陆战队迷彩服。她爱这支部队的历史和现在,也爱这个部队的角角落落。

  祁逸菲是一个喜欢反其道而行之的女生,她决定在这个岗位干出点名堂。

  共同科目训练中的体能,对女兵们来说,是不小的障碍。然而,祁逸菲似乎是一匹“黑马”,早早就“跳级”了——引体向上,她能连做9个;双杠曲臂撑杠,她能一口气做25个;下连第一次跑三公里,她跑出12分钟的好成绩;跑400米障碍,她一次就过了。

  可祁逸菲并不满足,她的目标是男兵。要知道,陆战队的男兵个个都是“杠上飞”“飞毛腿”,和他们比,祁逸菲不在一个重量级。

  尽管如此,祁逸菲没有气馁。她专门理了个“板寸”,想“混”入男兵训练的队伍。

  祁逸菲斗胆向连长提出,想加入男兵“补差组”。因为只有进入这个小团队,她才有可能跟得上男兵的训练进度。

  没想到,连长私下里同意了这个建议。

  “你的训练目标到底是什么?是想达到男兵的考核标准吗?”

  “我做不到的事绝对不先说。”祁逸菲欲言又止。

  后来,记者听说,旅里年底要组织军事比武竞赛,祁逸菲已经报名参加。

  虽然通信连没有重型武器装备,祁逸菲并没有感到遗憾。对她来讲,经历就是收获。

  通信连的连长和指导员个头相似,又都是圆脸。刚下连的时候,祁逸菲特别紧张,几次把他们认错。曾经喜欢独处的她,在这个集体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和刚下连时比,现在的祁逸菲明显开朗、健谈了很多。

  身边战友并没有因为祁逸菲是清华学子而高看她,却会因为她擅长画画而崇拜她。

  祁逸菲有一双灵巧的手,她的画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个平板电脑、一支专用绘图笔,她能边聊天边创作出生动的卡通画。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媒体“露脸”。

  战友找祁逸菲“求画”的更多,对于这些要求,她都会一一满足,觉得能为大家做一点贡献就不错。

  “画画走心,是会掉头发的。”祁逸菲说,“特别是画我最爱的武器装备时。”她的手机里,珍藏着几十幅水彩画。那是她看着网上的兵器图片,结合自己的想象,一笔一笔用心画出来的。

  一次,班里战友玩真心话大冒险,祁逸菲输了。战友问她:“你心中的那个他,长啥样?”

  祁逸菲说出一个脑洞大开的场景:“我想,白发苍苍的时候,和他站在装甲车旁,看夕阳。”

  祁逸菲害怕别人的“关注”。曾经有电视栏目组来拍她,节目播出后,祁逸菲却一次都没去看过那个视频。

  不能整天和战车在一起,祁逸菲的终极目标似乎很难实现。

  记者带着祁逸菲去装甲车旁留影,本以为她会很高兴。没想到,她眼睫毛一垂说:“以后看到这张照片,我会多么伤心啊。因为,和它们相处的时间太短了……”

  祁逸菲把参军当作人生的一场约会,把护航、维和当作是“天大的幸福”。褪去各种光环,她就是一名勇敢追梦的少女。

  “如果明年9月退伍,你会后悔吗?”

  “这个问题,就让明年9月的祁逸菲来回答吧。”又是一个记者没有想到的答案。

  走近他们,或者让他们走向你

  ■牛涛

  曾几何时,“80后”“90后”的标签伴随了几代人。当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成人后,与飞驰而过的时代相比,“00后”这个标签似乎已经显得过于狭隘。

  是的,“00后”这个群体已经不能用一种性格、一种成长经历来概括,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00后”这个标签太小了,“罩”不住这群时代新人。

  如果我们把对自己的期望安在“00后”身上,或许我们会犯错。他们可以引导,但是很难改变。想借助外力走入他们的内心,不如敞开怀抱,拥抱他们的思想。

  如果,投身军旅是一种纯粹的梦想,何不让这个梦想继续纯粹下去?更加包容的军营,容得下更加多元的想法,也势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

  除了来自清华大学的祁逸菲,北大女生刁怡文曾多次取得海军陆战队某旅专业训练第一名的好成绩。与其按部就班给新兵们规划好成长轨迹,不如因人而异充分激发他们的热情,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良好环境。

  “高学历士兵接受能力强,学习东西快,更适合担任骨干岗位。”海军陆战队某旅空中突击营教导员高绪刚说,去年全营新入伍的士兵中,大学生士兵占到了40%。而这些大学生士兵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努力,走上班长骨干岗位,成为部队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当前,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新装备,需要更优秀的人才去操作使用,越来越精彩的强军篇章,需要更优秀的人才去书写。

  大学生士兵是部队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何培养好这些“强军种子”,是各级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何紧跟时代脉搏,做好大学生士兵培养工作,引导他们褪去“书生气”?如何协助他们扣好军旅生涯的“第一粒扣子”,让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些问题,需要基层一线带兵人勤思考、多探索。

  古往今来,凡为将者,莫不用情;凡带兵者,无不用心。聆听新兵的新声音,既要像一团火关心爱护他们,更要像一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新时代的新兵性格鲜明、自尊心强,渴望得到认可,希望在军营实现自我价值。带兵人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真情投入、真心付出,做新兵军旅路上信得过的良师益友。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0年11月10日第5版)

  https://www.sohu.com/a/430781684_162758?scm=1002.280027.0.PC_CHANNEL_FEED&spm=smpc.ch25.fd-news.298.1604977568078h7ISLnA


来源:育学天下,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